
- 二條城: 2025年終極指南 | 探索歷史悠久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與新重開的二之丸宮殿
- 體驗由德川家康建造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二條城。我們的2025年指南涵蓋了新重開的宮殿、國寶級文物、壯麗的花園,以及關於交通、門票和預約的實用建議。
最後更新:
打開京都的地圖,在整齊的棋盤格局中,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方形區域。那就是作為江戶幕府象徵,同時也作為京都政治中心,刻下了400多年歷史的「二條城」。
這座由德川家康於1603年開始興建,並在第三代將軍家光時代完成的城堡,曾是將軍上洛時的住所,也是統治京都的據點。而在1867年,德川慶喜在這座城的二之丸御殿進行了「大政奉還」,為持續了260年的江戶幕府畫上了句號。
我花了兩個小時仔細遊覽了這座被列為世界遺產的二條城,現在就與大家分享我的遊覽體驗。
關於二條城的景點和詳細資訊,請參閱以下文章。
閱讀更多關於二條城的景點與詳細資訊的信息
從京都站前往二條城,推薦搭乘巴士。
京都市營巴士有停靠二條城的路線,搭乘這些路線可以直達二條城前。
在京都站前巴士終點站,搭乘B1站台的9號線或B2站台的50號線巴士。
B1站台(後方)和B2站台(前方)
停靠B1站台的9號線京都市巴士
搭乘時間大約15~20分鐘。在「二條城前巴士站」下車。
從巴士站下車後,眼前就是二條城了。
進入二條城前,需要先購買入城券。
入城券可以在窗口或自動售票機購買。
支付入城費並獲得門票後,就可以正式進入二條城了!
二條城的遊覽範圍相當廣闊。
二條城的地圖可以在官方網站上查看。
這次我們將按照官方網站上推薦的「推薦路線(2小時)」進行遊覽。
這是二條城的正門——東大手門,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非常壯觀。作為二條城的入口,能感受到它的品格。
城堡的正門是迎接眾多賓客的重要入口。因此,精美的石牆是日本城堡的特色。東大手門的石牆也不例外,展現出藝術般的美麗。
穿過東大手門後,有番所和綜合服務處。右手邊的番所曾是武士們負責警衛的駐守地。
左手邊的綜合服務處可以租借各國語言的語音導覽器或獲取宣傳冊,是收集二條城遊覽資訊的集中地。
這是東南隅櫓。
二條城外護城河的四個角落都建有這樣的角櫓作為瞭望台,平時則用作武器庫。在1788年(天明8年)的大火中,許多櫓樓被燒毀,如今只剩下這座東南隅櫓和西南隅櫓兩座。
作為防禦攻擊的要塞,現存的兩座櫓之一靜靜地矗立在這裡,位於從東大手門通向唐門的道路拐角處。
唐門是二之丸御殿的入口,以豪華絢麗的裝飾著稱。
金色裝飾閃耀得令人目眩。
唐門本身就很壯觀,但還有另一個亮點,那就是這個築地上的「筋塀」(線條牆)。
從唐門延伸出來的土牆稱為築地。在皇族或攝家等皇居中,有在「土牆表面畫線以表示其格式」的習俗,可以看出二條城畫有表示最高格式的5條線。
豪華的唐門,最高格式的筋塀。能感受到二條城的高貴格調。
二之丸御殿是接待客人或與將軍會面的場所,也是大政奉還(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宣布江戶幕府結束)的舞台。
實地看到後,門樓的豪華感和後方控制室巨大屋頂的厚重感,讓人感受到其高貴品格。
二之丸御殿內部禁止拍照,無法拍攝內部,但大政奉還的舞台大廣間和各書院等都是值得一看的景點。作為二條城的重要景點之一,這裡是必須參觀的地方。
在二之丸庭園前展示了一口鐘。
為了通知火災等緊急情況,一口鐘放在二條城,另一口放在二條城北部的京都所司代宅邸。
京都所司代宅邸是江戶幕府的行政機構,負責監視皇室、公家以及統率京都各官吏的設施。
有御殿的地方就有庭園。二之丸庭園的寧靜設計非常美麗。
據說在大政奉還時期,庭園已相當荒蕪,但經過多次修繕後,形成了現在的模樣。
安靜且不過分張揚的樹木,以及與池塘形成的景觀,營造出非常寧靜的風景。
此外,從庭園眺望二之丸御殿的姿態也十分莊嚴美麗。御殿與庭園的和諧讓人感到安心。
整體上,二之丸庭園給人一種「寧靜」的印象。
這天我在上午參觀,人也很少,是體驗這種氛圍的絕佳時間。
這是本丸櫓門,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前往本丸御殿只能通過這個東橋(本丸櫓門)和對面的西橋兩條路線,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放下橋樑,使敵人無法進入本丸。
雖然設計為可以放下,但橋上有飾球等裝飾,在這裡也能感受到高貴的格調。
本丸櫓門作為通往本丸御殿的門,雖然不大但很有厚重感。
在1788年(天明8年)發生的「天明大火」(將京都燒成一片荒地的京都歷史上最大火災)中,本丸櫓門是唯一倖存的建築。門上的鏽跡也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痕跡。
天明大火是從一座空置的民居起火,最終演變成巨大火災的災難。有37,000戶房屋被燒毀,65,000戶家庭失去住所。這場大火也燒毀了皇宮、二條城以及東西本願寺。
穿過這個門,我們終於來到了本丸。
作為本丸御殿的庭園,它的設計相對簡單,給人的印象不是整體性的,而是在各個點上形成小世界的感覺。
從不同角度觀賞會有不同的印象,這也是日本庭園的魅力所在。
這是二條城的天守閣遺址。天守原本是五重六階,規模宏大,但在1750年被雷擊燒毀了。
2016年曾討論是否要復原這座天守閣,當時估算需要約100億日元,引起了廣泛討論。
登上天守閣遺址,有一個廣場可以環顧四周。因為開闊,也是二條城觀光時休息的好地方。
位於本丸櫓門(東橋)的對面,是通往本丸御殿的兩座橋之一。
橋前的石牆也展現了美麗的切割接合工藝。
從東大手門穿過本丸,我們來到了二條城的另一側。
這裡有土藏(倉庫)。建於1626年,當時用於儲存穀物。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這排土藏的佈局也很有韻味,營造出美好的氛圍。
北中隔門建於1626年左右,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它的作用是防止敵人繞到後方(西橋)進入本丸。
作為防止敵人繞行的門,它顯得非常厚重。
加茂七石是京都加茂川上游出產的七種名石。
像小型枯山水一樣的氛圍,這裡也很有韻味。
清流園是一個東西兩側園藝理念不同的庭園。
西側是日式風格。
東側是西式風格,鋪滿草坪。
另外,由於我參觀的時間是3月下旬,部分櫻花已經開放,非常美麗。
在二之丸庭園的東側,也就是路線的最後一個點,有一個大休息處。這裡有攤位營業,可以享用小吃等。
推薦抹茶團子和抹茶。來到京都,自然想要品嚐抹茶。
二條城的遊覽需要參觀很多地方,確實會有一定疲勞感,但最後通過這樣的犒賞,疲勞瞬間消散了。
回京都站時,巴士站位於二條城(東大手門)出口對面馬路的另一側。
搭乘9號線巴士可以返回京都站。
如果想查看京都市巴士路線圖,推薦京都市交通局發行的「地鐵・巴士導航」。其中有京都市巴士和地鐵的地圖。
作為將軍和天皇的城堡(御殿),二條城在門的堅固性、御殿的豪華感以及石牆的精巧度等各方面,都展現出與其他城堡截然不同的優雅。
希望它能作為傳承高貴品格的稀有歷史見證,繼續存在下去。我被這座格調高雅的特別城堡的威風凜凜所感動。兩小時的遊覽轉眼就過去了。
希望大家也能拿出充足的時間,好好遊覽這座二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