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城本丸御殿:日本僅存的兩座江戶時代宮殿建築之一

最後更新:

高知城本丸御殿:日本僅存的兩座江戶時代宮殿建築之一

在高知城邂逅現存的「真正」本丸御殿

高知城境內。天守閣與周圍的石垣展現優美的姿態。

高知城是江戶時代初期建造的土佐藩據點。其中「本丸御殿」作為全國僅有2處「現存本丸御殿」之一,作為歷史建築具有極高的價值。

此外,高知城也是日本唯一一座天守與本丸御殿同時現存的城堡。踏入這珍貴的空間,可以感受到江戶時代的政治儀禮和武家社會的一面。

本文將為您介紹高知城的本丸御殿。

高知城本丸御殿(懷德館)

懷德館的入口。木材的質感讓人感受到現存歲月的痕跡

高知城本丸御殿是位於高知縣高知市的江戶時代(17~19世紀)城郭建築。曾作為藩主舉行儀式、接待賓客的場所,現作為珍貴的現存建築對外開放。

營業時間
上午 9:00 - 下午 5:00 (入館截止下午 4:30)
定期休息日
12月26日 - 1月1日
費用
500日圓(18歲以下免費,需出示學生證等)
電話號碼
+081-88-824-5701
官方網站
https://kochipark.jp/kochijyo/
停車處
園內設有停車場(上午 7:30 - 下午 6:30 / 首1小時370日圓,之後每30分鐘110日圓)
如何參觀
從JR高知站步行約25分鐘,從土佐電交通「高知城前」電車站步行5分鐘
地址
〒780 - 0850 高知縣高知市丸之內1 - 2-1

全國僅有2處:現存珍貴的本丸御殿

日本現存的本丸御殿全國僅有2處。

一處是埼玉縣的川越城本丸御殿,另一處就是這裡高知城保留的本丸御殿。

許多城堡由於明治時代的廢城令或戰災等原因失去了御殿。在這種情況下,高知城的本丸御殿能保存至今可以說是極其珍貴的例子。

此外,高知城還以江戶時代建造的天守與本丸御殿雙雙現存的唯一城堡而聞名。

天守閣與本丸御殿的外觀。兩者都是現存的珍貴文化財

從御殿到天守,能夠體驗當時原貌的空間構成,在日本全國也只有這裡。

高知城與本丸御殿的歷程:築城與保存的歷史

懷德館入口展示的當時天守閣的照片和「懷德館」的題字

高知城的築城始於1601年(慶長6年)。

土佐藩初代藩主山內一豐因關原之戰的功績被賜予土佐一國,作為其據點而建造。

高知城歷時10年於1611年(慶長16年)完成。其中本丸御殿建於1603年。

本丸御殿主要承擔著藩主舉行儀式、接待等政治中樞的作用。據傳在築城之初,二之丸御殿建成之前曾是藩主的住所。

之後,在1727年的火災中與天守閣一同燒毀,但到1747年重建完成,至今保持著江戶時代的結構。

本丸御殿是單層、入母屋造、本瓦葺的木造建築,傳承著作為御殿建築的典型結構。

本丸御殿的整體外觀。單層、入母屋造、本瓦葺的木造建築。
單層

指樓層數為1層建築的意思。「層」是表示建築層級的單位,單層是平房,雙層則指2層建築。高知城本丸御殿是平房建築的意思。

入母屋造

屋頂形式的一種,是日本建築的代表性屋頂結構。將切妻屋頂(三角屋頂)與寄棟屋頂(四方傾斜屋頂)組合的形式。上部為切妻,下部為寄棟,描繪出複雜而美麗的屋頂線條。被認為格調很高,用於寺院本堂、神社本殿、城郭建築、武家住宅等重要建築物。排水性良好,結構上也穩定,是優秀的屋頂形式。

本瓦葺

瓦片鋪設方法的種類,是最高格調的瓦片鋪設方法。「本瓦」是指將圓瓦與平瓦組合鋪設的方式,具有厚重感和高耐久性,用於格調高雅的建築。由於需要最多的工時和成本,因此用於城郭或寺院等重要建築物。一般民宅多採用板葺或茅葺,瓦葺是身分地位高的象徵。

懷德館」這一名稱是在城堡移交給高知縣的明治時代(1870年代以後)確定的,現在作為本丸御殿的正式名稱使用。

體現書院造美學的武家建築

懷德館是以體現江戶時代武家社會建築美的「書院造」樣式建造的御殿建築。

書院造

書院造是在室町時代中期(15世紀)成立,到江戶時代初期(17世紀初)完成的日本住宅建築樣式之一。以平安時代公家住宅的寢殿造為基礎,發展成適應武家生活樣式的武家住宅形式,其特徵是兼具格調與功能美的空間構成。

懷德館內部是榻榻米鋪設的房間連續,用障子和拉門柔和分隔的空間營造出靜謐的印象。以波浪為主題的美麗欄間和上段之間等,具備適合儀式或與來客正式會面的品格和整然。

懷德館的內部。榻榻米鋪設的房間相連 用拉門和欄杆分隔,設計成採光的結構。

建築端部設置的走廊和緣側將室內與庭園緩緩連接,設計成將季節變遷融入生活中。有意切取庭園景觀而設置的開口部,在有序的空間中融入自然的情趣,突出了靜謐之美。

走廊。具有開放感的構造,能感受到御殿與庭園的一體感、和諧的結構。 從緣側看到的外面風景。圍牆上有狹間,除了能觀察外面的情況,還開有可以用鐵炮等攻擊的孔。 還設有小庭園,休憩空間也得到整備

不追求華美,以材料和構成之美來展現的懷德館空間,通過光影的絕妙平衡和整然的空間構成,體現了書院造所追求的簡素而洗練的美的理念。

上段之間

上段之間 位置地圖

上段之間位於本丸御殿中心,是格調最高的房間。

從南走廊看到的上段之間。可以看到地板高出一段

是藩主舉行儀式或接待來客時使用的空間,在御殿內擔當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這個房間的特徵是榻榻米鋪設的地板高出一段。設有押板床和違棚等裝飾,成為視覺上顯示藩主權威的結構。

上段之間。可以看到違棚和帳台構等書院造的特徵

此外,這個房間還設有為防備敵人入侵而讓護衛武士隱藏的「武者隱」。

帳台構。裝飾整體樸素,但家紋等使用了金箔

稱為帳台構,這扇門的後面有納戶。雖然看起來像壁櫥的結構,但設計成緊急時隱藏的武士可以立即應對,可以窺見御殿在防禦方面的考慮。

武者隱的幕後

設在上段之間的「武者隱」門後有稱為納戶的小房間,這裡也可以參觀。

納戶 位置地圖

乍看是為了收納的空間,但實際上也起到保護藩主的武士隱藏身體的場所的作用。這個機制被稱為「武者隱」。

納戶的樣子。武士在這裡待機,有事時從帳台構跳出保護藩主。

在本丸御殿格調高雅的風姿背後,組合著這樣緊張感的設計,可以窺見當時徹底的安全管理。

懷德館的參觀路線與天守閣的連接

懷德館與天守閣的外觀。可以看出兩者相鄰

懷德館與高知城天守閣相連,天守閣參觀的路線為懷德館(本丸御殿)、天守閣的順序。因此,費用是天守閣與懷德館的套票(¥500)。

懷德館與天守閣的參觀路線地圖
  1. 在懷德館入口支付費用,入場。
  2. 沿著路線,通過四之間、三之間,出到南走廊。
  3. 從南走廊可以看到上段之間,還設有中庭,也能看到日本的庭園。
  4. 進入天守閣前稍微偏離路線,可以參觀納戶(武者隱)。
  5. 進入天守閣。
  6. 天守閣參觀結束後再次回到懷德館,從入場的地方出去即可結束參觀。

能夠體感歷史空間價值的場所

懷德館的入口大廳。當時高知城的照片和「懷德館」的題字令人印象深刻

懷德館作為現存為數不多的本丸御殿建築,在建築學、歷史學上都是極其重要的遺構。

藩主舉行儀式或迎接來客的場所上段之間和武者隱、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緣側等,空間本身作為傳達江戶時代格調的第一手資料保留下來。

說到日本的城堡,往往作為其象徵天守閣受到關注,但在高知城,在天守閣之前也能享受到這樣歷史價值很高的空間。

在其他城堡多為重建建築的情況下,這裡可以接觸到傳達當時樣貌到今天的「實物」。

去高知城時,請一定也關注一下日本僅有2處現存的本丸御殿「懷德館」。

天守閣與本丸御殿的外觀。兩者都在藍天下瓦片閃閃發光
您可能還想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