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近代社格制度是什麼?: 神社國管時代

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近代社格制度是什麼?: 神社國管時代

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

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是指從明治時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由地方公共團體供進神饌幣帛料的神社。

神饌幣帛料

神饌幣帛料是指供奉給神明的食物和布料。神饌包括米、酒、魚、蔬菜、水果等,幣帛包括紙幣、金幣等。

明治時代初期的近代社格制度將神社依其格式及規模分為官國幣社、國幣社、府縣社、鄉社、村社五個等級。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是其中的鄉社和村社。

近代社格制度

近代社格制度是明治時代初期神社制度改革中製定的,對神社根據其格式和規模進行分類的製度。

明治維新後,神佛分離令將神社和佛教寺院分開。神社因此被定位為國家祭祀機構,並開始進行製度建設。

近代社格制度將全國神社分為五個等級:

官國幣社
國家祭祀最高神社
國幣社
官國幣社次位神社
府縣社
地方公共團體祭祀神社
鄉社
地域居民崇敬神社
村社
小規模神社

神社依其等級,接受國家財政支持。

近代社格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廢除。戰後神社成為宗教法人,不再接受國家支持,因此社格製度不再必要。

近代社格制度旨在加強神社的管制和培養神社對國家的歸屬意識。但戰後神道獨立後,其作用消失,因此被廢除。

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條件

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並非所有鄉社和村社都被指定。要被指定為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 古代以來就作為信仰對象的神社
  • 受到地域居民崇敬的神社
  • 祭祀盛行,神職常駐的神社

此外,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還需要神社方面提出申請。

具體來說,以下類型的神社被指定為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

  • 創建年代久遠,擁有世代傳承的地域歷史和傳說神社
  • 作為地域的鎮守,受到地域居民崇敬的神社
  • 每年舉行例祭和祈年祭等祭祀的神社
  • 神職常駐,主持祭祀的神社

因此,在鄉社和村社中,滿足這些條件的神社數量有限。

此外,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製度是明治時代初期制定的,但明治40年(1907年)開始,府縣社以下也開始接受神饌幣帛料的供進,此後逐漸開始接受公費。此外,大正3年(1914年)4月,祈年祭、新嘗祭、例祭的三祭也開始接受神饌幣帛料的供進。

為什麼存在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

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存在的原因有二:

  • 為了確保神社的財政穩定
  • 為了加強對神社的控制

明治維新後,神佛分離令將神社和佛教寺院分開。神社因此被定位為國家的祭祀機構,並開始進行製度建設。

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是這制度的一部分。依照神社的格式和規模,將神社分為官國幣社、國幣社、府縣社、鄉社、村社五個等級。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是其中的鄉社和村社。

神饌幣帛料的供進用於神社的祭祀和神職人員的薪水等。因此,被指定為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對於神社的財政穩定至關重要。

此外,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接受國家財政支持,意味著其處於國家控制之下。因此,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也是加強對神社控制的手段之一。

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被廢除

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在日本全國約有 2 萬座,但其指定卻因以下兩個原因被廢除:

  • 神社的獨立
  • 戰後的宗教政策

明治維新後,神社被定位為國家的祭祀機構,其製度得到了完善。然而,戰後,神道作為宗教獨立了,不再接受國家支持,因此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也就失去了必要性。

此外,戰後的 GHQ 為了解體神道國家,保障宗教自由,實施了宗教政策。作為宗教政策的一部分,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被廢除,因為它是國家宗教干涉的象徵。

具體來說,1945 年 12 月 28 日,GHQ 發布了《關於廢止國家神道、神社神道政府保證、支援、保全、監督和傳播的件》的備忘錄。根據備忘錄,神社作為宗教法人獨立,不再接受國家支持,因此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也就被廢除。

此外,神饌幣帛料供進神社的指定被廢除後,神社開始承擔起各地區信仰中心的新角色。